世博会,这个全球性的盛会,自1851年诞生以来,已走过170多个春秋。中国与它的故事,也跨越了百年时光。早在1851年,香山县北岭村(今属珠海市)人徐荣村就已参与了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,并一举获得了金奖、银奖。1893年,徐荣村的同乡郑观应在《盛世危言》之《赛会》篇中写下惊世预言,明确主张中国申办世博会,“欲富华民,必兴商务;欲兴商务,必开会场”。21世纪,徐荣村的侄子徐润的曾孙徐希曾为上海申博奔走不遗余力......这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历史,被详实地记录在档案之中,成为我们追溯历程、保存记忆、汲取智慧的关键载体。当前正值2025年大阪世博会举行之际,LH1153雷火电竞入口从档案中挖掘整理馆藏档案资料,编写《档案中的珠海——珠海与世博:从中国世博第一人到城市文化名片》,回顾珠海与世博的故事。
珠海商人徐荣村叩开世博之门
徐荣村(1822-1873),原名瑞珩,字德琼,号荣村。香山县北岭村(今属珠海市)人,是早期买办之一。徐荣村年轻时随哥哥徐钰亭到澳门从事生丝的贸易。在澳门,徐钰亭结识了英商宝顺洋行创办人,后随洋行到上海,稍后他又把弟弟徐荣村带去上海。徐氏兄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经验,很快就在洋行里立足,担任英商“宝顺洋行”买办。徐荣村不久就办起自己的商号,做起了传统的蚕丝和茶叶外贸生意。他以“货则上品,售之则上价”为经商之道,坚持“取其材必精,其致工必密,而一切苟且惰窳之见不参焉”(注:《北岭徐氏宗谱》记载),在沪经营丝绸、茶叶、蜚声商界。
徐荣村画像
江南是中国最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,其中湖州丝绸以其细、圆、匀、坚、白、净、柔、韧的质地著称。有“湖丝甲天下”的说法。鸦片战争后,湖州丝商抓住机遇,生产贸易,随着上海开埠,湖丝成为外商的抢手货物。徐荣村善于经营,慧眼识珠,他着手营销湖丝。学习外国商品促销方式,湖丝商品打上“蚕桑为记”的商标,包装纸上还加印了“仿帖”,上印有专属自家荣记的特殊标记,并注明规格,按质量分成顶号、头号、二号等。
荣记湖丝商标及“仿帖”
1851年,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宣布举办世界博览会(万国工业博览会),当时的英国政府对这届世博会很是重视,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,通过外交途径,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,在此期间,还进行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。英国政府通过英国在华洋行向中国商人宣传此事。这一消息远涉重洋,传到了中国。当时的清朝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什么博览会,而大多数国人甚至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,或对外界一无所知,或不屑一顾。经营湖丝的徐荣村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。他获悉此消息后,快速将自己经营的“荣记湖丝”装成12捆,装上货船,委托英国商船跨越重洋紧急送往伦敦参展。
运输过程一波三折,本来准备在伦敦世博会开幕式之前到达英格兰,由于遇到海上逆风,直到世博会开幕后三个多月,才运到伦敦参展。可是由于“荣记湖丝”包装太粗陋,以至遭到重视商品包装之西洋人的冷眼相待。根据《百年世博梦》的介绍,当时世博会上最耀眼的是机械,“锦绮珠玉,如山如海,奇技淫巧之物,为人耳目所未经者不可以数计”。因为当时时间太紧,仓促之间,徐荣村送展的12捆“荣记湖丝”只是随便用麻袋包裹了一下,实在是太不起眼了,被扔到博览会会场的一个角落,一直没有被人发现。直到5个月后,世博会已经快结束了,评委们还没有打开它看过。最后,当其它所有展品全被评委们反复品评之后,他们才想起了这12包来自中国的展品。结果打开一看,大家瞬间被震住了!洁白的“荣记湖丝”在玻璃天顶的水晶宫大厅里熠熠闪光,用手一抹,柔软而富有弹性,那感觉实在是太妙了。评委们“推君丝为会中第一,中外人无异词”,“荣记湖丝”终于质压群芳,脱颖而出,独得金、银大奖。
1851年在英国伦敦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
《北岭徐氏宗谱》中记载道:“适英国伦敦京城设为大会,五大洲之地挟其宝而往者相望于道。公独寄湖丝十二包载诸四万里而西达于斯会,会中之丝高与山齐,多如蚁聚,视公之丝蔑如也。既而互相比较,反复谛观,万口同声咸以公丝为第一。英国君主闻之喜甚,奖公金银牌各一,又赠画一帧,画作洋人两腋有翼欲飞状,盖祝公货飞行中外也。”这一历史事实在1884年出版的《北岭徐氏宗谱》和1852年伦敦皇家协会出版的《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》(现藏于上海图书馆)中都有确凿的记载:“在中国展区,来自上海的‘荣记丝绸’,说明蚕的故乡的丝绸质量得到了提高。评审团为此授予其奖牌。”维多利亚女王赐徐荣村金银牌各一面,并赐赠“翼飞洋人”执照一份以示赞誉,同时允许“湖丝”进入英国市场。
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第一名金奖,比贵州茅台酒还要早几十年。
1851年,英女王维多利亚赠送给徐荣村的“翼飞洋人”画幅及金、银奖牌
“荣记湖丝”载誉归来后,徐荣村被清政府授予“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”。徐荣村充分利用这一商机,请来画匠将奖状中的“翼飞美人”图临摹下来,放置在所售丝绸等货品包装之中,作为荣记产品的新商标,并广为宣传。从此,“荣记湖丝”一炮而红,成为中外市场上的畅销产品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年仅29岁的徐荣村很快便成为沪上巨贾。“自是(荣村)公货所至,是丝非丝无不争先速购者”,《北岭徐氏宗谱》中如此记载。
徐荣村被清政府授予“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”
徐荣村以他个人的、民间的名义参加第一届世博会,创造了他个人的世博史,也创造了中国的世博史,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他当然不会预料到,当他的祖国、他参加伦敦世博会的出发地上海第一次申办世博会时,他150多年前这一行动,竟然起了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。
徐润家族续写珠海与世博的缘分
如果说150多年前世博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敢为天下先,为中国争得了荣誉,那么,他家族的第四代后人徐希曾先生则壮心不已、继续为中国的世博会事业尽心出力。
徐希曾(1932―2006),又名徐亚夫,原籍香山县北岭乡(今属珠海市),是徐润的曾孙,从复旦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,任职于上海交大农学院。年幼时,家里为其取名“希曾”,原意是希望他像曾祖一样成功、发达,光祖耀庭。岂知世事难料,徐希曾长大后为了表示与买办家庭划清界限,改名为“徐亚夫”——亚洲大丈夫的意思,但家里人还是称他为“希曾”。
徐希曾
世博会的历史渊远流长,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,英国专门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用玻璃装饰的水晶宫。其后法国的世博会又建造了一个主题塔,就是今天著名的埃菲尔铁塔。而白炽灯、电话、缝纫机和蒸汽机等现代发明,也是通过世博会为世人所知的。截止至2001年,在150年间,经济发达国家轮流举办了40届世博会。举办世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。1999年12月8日,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刘福贵正式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。申办世博会的关键在于主题的选择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。在这届世博会上,申办竞争非常激烈,不仅上海提出了申办,还有韩国的丽水、俄罗斯的莫斯科、波兰的弗洛兹瓦夫、墨西哥的墨西哥城(后改为克雷塔罗)、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(后没有正式申请)等城市也提出了申请,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六个城市同时申办的情况。2001年6月,时值中国申博的关键时刻,徐希曾刚动过手术不久,连说话也很困难,但他冒着酷暑,忍着疼痛,前往上海“申博办”提交了一份珍贵的资料——由其曾祖徐润主持编写的《北岭徐氏宗谱》,里面记录着徐荣村1851年参展首届伦敦世博会并获奖的史实,并得到1852年伦敦皇家协会出版的《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》的有力印证。这份尘封了150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献不仅铭刻了徐氏家族的辉煌,而且记录了中国与世博会的密切关系,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也因此整整提前了16年,给中国于世博会之初就参与其中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,对中国申博成功添加了一块有力的砝码。徐希曾发掘这段历史,为上海成功申博立下功劳,因此被媒体称为“申博之星”。
《北岭徐氏宗谱》
LH1153雷火电竞入口馆藏,罗涛摄
2003年12月3日下午,在摩洛哥蒙特卡罗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,中国经过四轮投票,最终在最后一轮以54票的高票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。
2010年4月30日晚,上海世博会开幕
上海申博成功后,已届70高龄的徐希曾以“荣记湖丝”在首届世博会荣获冠军的历史为素材,创作了童话小说《湖丝仔历险记》。该作品以中国商人徐荣村亮相1851年伦敦世博会,凭借“荣记湖丝”摘得金、银两枚奖牌为背景,讲述虚构人物徐氏后代“湖丝仔”的历险故事。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,《湖丝仔历险记》改编成了3D动漫电影《世博总动员》(原名《世博冠军——湖丝仔》),于2010年5月在世博馆内首映,并于同年8月20日全国院线上映。该影片以先进的电脑技术演绎,在妙趣横生的情节中传达环保城市、和谐社会的主题。片中虚拟的建筑群与东方明珠等标志性建筑融为一体,拟人化的动植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欢聚一堂。由著名影视明星成龙等为影片配音。
电影《世博总动员》海报
徐希曾的儿子徐威已定居美国,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一个月,他就买好了回国的机票。他说,他要陪母亲来世博会参观,感受祖辈的光荣与梦想,“这是我们家族的百年梦圆,这更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梦圆!”
被誉为“东方之冠”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
参考资料:馆藏《对话丝路与世博——纪念徐荣村与首届世博会170周年研讨论文集》《珠海历史回眸》《北岭徐氏宗谱》及部分网络资料。